手嶌葵的英语真是棒,日本流行乐界英语发音好的和发音差的绝对是差距显著,天地之别。手嶌葵有一首曲目算是个人推荐必备的日语歌曲了:<さよならの夏~コクリコ坂から~>, 吉卜力下印象最深的除了一堆顶尖的动漫交响和传统歌手唱的曲目外,就属<Arrietty’s Song>和<さよならの夏~コクリコ坂から~>最深得我心,算是固定风格的喜爱向,现在的歌曲种类纷繁复杂,这种定性起来说不准会被排到“治愈系”里,但是同样的乐器也可能奏出恢宏的感觉,所以暂且归为淳朴本源属,天空畅游种的类型吧,来点小竖琴,加点风笛,已然超神。
而<The Rose>就是带有纯爱含义在内的歌曲了(好多日剧也是如此),并没有看过用其作为主题曲的电影[「ローズ」より]。歌词有多文艺看前几句就知道了,能直译过来即可成诗的”Some say.. It’s…”,还有本身就美得一塌糊涂的原文。说到原文,这首歌最早是由Amanda McBroom在90年代唱的,对比一下吧,我觉得这是美式和日式抒情的典型区别了,估计来几个社科人文科学家能写出几篇得奖的论文来。
说到英语和中文,就想到法语。这年头纯粹的法语控不知道还多不多,曾经大趋势有人鼓吹法语美到没朋友,法语元音多听起来柔,法语歌好听到爆炸。像我们这种听日语歌听法语歌不看歌词基本就在听“发音”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这个语言带来的感觉了。但是说法语牛逼真的是因为别人语言本身比较严谨好么,要说听起来最柔美的难道真的不是我们亚洲的音乐嘛!欧美的语言大多有很强的连续性,在读音上的技巧也是相当多,而亚洲语言大多数错落有致,单个音的忽高忽低不会很轻易融到前后的连贯中,就整体节奏来说就像是Glenn Gould弹得琴一样。而很多像波涛起伏的大海一般的欧美语言,虽说也可是淳淳流水,但总体来说还是有“涌动”的感觉,而不是“叮咚”的潜在节奏。像<Hélène>能在中国那么那么火,个人觉得有很大原因是朗朗上口,很大的缘由就在于这个节奏模式搭上了我们的发音习惯。正常发音时的音高,整个语言中重音的出现频率,还有一堆其他的因素,都使得它们之间变得截然不同。不过我还是要说一句,日语赛高!但是,歌怎么样和这些有关系,不过只是很小一部分的关系,虽影响到了整体,但这影响是中性的,对有固定模式喜好的人才会有区别。
大学有过一个法语老师,还有一个日语老师,一个推起眼镜,讲述着版权和深爱着的法国文化,给我们放[欢迎来北方];另一个扶起眼镜,描述着生活与喜欢的日漫日音,给我们放[樱桃小丸子]。
<Arrietty’s Song>做下预告吧,发现自己有太多喜欢的歌没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