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st it Off – The Dø

DUST IT OFF - The Dø

00:00/00:00

Hold your memory for a moment
With a blind hand
Write some stories
For tomorrow
From the bottle of amnesia
Find instructions to salvation
To oblivion supreme
Don't be tempted to look back
It has all happened before
Someday miraculous spring
Will forgive
Every cowardly thing that you‘ve done
That I have done
Dust it off
That we have done
(点击Continue Reading阅读全文⬇️)

Continue reading Dust it Off – The Dø

Wander My Friends

bsg

这是我大BSG的一首插曲(如果没记错的话),它全称是:太空堡垒卡拉狄加(Battleship Galactica)。

看了那么多年美剧,BSG稳稳地占据了心中第一的位置(冰与火正在成长中),甚至没有能与其并驾齐驱的片。

我曾经推荐不少朋友看,当问及问什么喜欢这部剧集,我往往是有着千言万语却无法言之。它有着可以简单叙述的故事,却带着无限高度的深刻内涵,开始感到结尾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本片所体现的种种有高度的思想,但仔细想来,“单一”且非常现实的结局,结合上无限高度和扩展性的整片经历(过程),真是美妙至极。

而它所诉说的内容归根结底只有一个词,人类。

这是一部讲述我们自己的神片,看完它就是一次自我升华。

这次偷懒写得不多,就推荐几部大赞的美剧把。 Continue reading Wander My Friends

I’m So Excited – The Pointer Sisters

i'm so excited

00:00/00:00

好像从来没有po过抖腿神曲吧:D 恭喜你们,等到了!

鼓声响起,MJ?吉他响起,Chuck Berry?声音响起?至上?NO,NO,NO~

Post Disco,就是那么任性!RNB,就是那么带感!

“I want to squeeze you”,”I’m so excited”,这歌要是在几十年前的外滩舞厅里放那绝对是pop到爆炸的流行曲了。赤裸裸的歌词,暴露在外的对人性本能的追求,这些放到100年前是要砍头的内容在90年代的美国可是正值火热。这让我想起来之前有人和我说国内的音乐发展尤其是摇滚在慢慢追随欧美的概念然后学以自用总有一天是会并驾齐驱的。我恶狠狠地吐槽一句,请问这些naked到极点的元素抄得了么,被砍掉怕不怕,既然就这么一种元素都抄不了还要不要有概念了。一种可以归纳总结的模式,是少不了环境塑造的,同理,国语也有国风。

抱歉我偏题了,我们继续,首先我们要看下阿莫多瓦导演的电影《空乘情人》,这位西班牙最擅长在影片中表现出人类本能的大导演在这部反映了中国此时此刻某个取向占着大趋势的时代背景下一些传统观念之人对此的不解和矛盾。我们不是影评,阿莫多瓦添加的诙谐无厘头元素外表下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但是我知道很火的bilibili已经几乎被某个取向占领了,Appstore也是社交分类的小半边天都引入了那些app(从他们老大开始)。问题来了,对于把这种“I just can’t hide it”说得那么坦白的歌曲能火吗?当然不能,因为这首歌所指的是男女之爱。而这电影能火吗?也不能,因为这根本就是歌舞喜剧片。那什么能火呢?答案是,你们才能火,因为语文老师说,你们’大家’就是’同志们’嘛!是不是啊同志们!

又偏题了,我不得不说这是一首好歌,因为铁三角十级说过能带来情感变化就足以欣赏音乐了,而I’m So Excited已经将我此时的状态带向了打出各类欢快的吐槽,可见其音乐感染力之大。D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过,某次走到门口准备进入一观,然后两个严重喝醉的大汉直接靠我同伴身上了,完全失去理智一般地痴笑,只记得当时心中一凛,之后就速速离开了。想来D厅虽然是人族圣地,可以激发人类全部小宇宙的好地方,但是对于在生活中有着种种约束的我们,似乎是做不到轻易融于其中的。但是习惯是必然可以改变的,想来习性亦是如此,它肯定有着善恶之分,但绝对不能说一个充满暴力的地方一定是恶,因为那里可能也充满了爱与创造力,只是不得不同时面对罢了。

“Tonight’s the night we’re gonna make it happen. Tonight we’ll put all other things aside”

最后我们来领略这首歌对任何事物所表达的积极性,正能量。正是这种冲动的欲望,让我们一无反顾的投身于某些事物中,对人可能是情仇,对物就可以是执着。”put all other things aside”,一心一意(这个词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做一件事情,这样才会真正地做好嘛!

Continue reading I’m So Excited – The Pointer Sisters

Interstellar Soundtrack – 星际穿越原声

Interstellar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Nolan的好基友Hans Zimmer又一次带来了新的‘前所未有’. 

Interstellar

这是一部我看了两遍还准备去看第三遍的电影,因为每一点都太合自己的胃口了,的的确确是我最喜欢的导演,随便拍都是最喜欢的作品!记得半年前注册了一个新的SKYPE账号,那个时候就很多愁善感地写上了’何时步入宇宙’这几个大字’,’这个宇宙已经无法满足你了是吗’,Donald问到,然后在场下的自己顿时热血沸腾..

我相信每一个人类都曾对宇宙充满着无尽的好奇,但是就像精神上的无可挑剔的恋爱一样,有些东西总是要面对现实的,最后总是阴差阳错就走上了别的道路,混沌的宇宙总是有着混沌的规则,冥冥之中我们顺其自然就走到了今天。但是不论怎样,在互联网的时代,有Quora,有wiki,有知乎,有TED,有MOOC,有那么多的资源,总是不能满足地去挖掘那些适合普通人听讲的课程,用自己普通的人生去体会这伟大的世界,神秘的宇宙,这是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接近太空的时代。

天体物理学在国内应该是没有什么资源的,衷心地希望其能有所发展,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探索未知宇宙的进程中来,实在是,太过美好。

在探索的旅程上,有很多超越生命的东西,信念,爱,这些投影到我们世界的可能只是高维世界的点滴,何时才能摸索到根源,开端的开端前方是什么,此时只能静静遐想。

有人说过,音乐能激发人类的潜能,虾米也有对于Cornfield Chase的评论:有种不顾一切的热血和寂寥。个人对这段从玉米地开始就一直很期待再次听到的音乐好感十足,从之前听用现代电子乐器仿organ的声音我就燃过到直接电影院里上主题曲,这个气势,这个感染力,结合整个交响,瞬间飞起来的节奏.. 联想到佛教的满堂佛号齐念,还有配合管风琴的各类唱诗班,宗教音乐,不禁想到,不断提升数量级的音乐将会有怎样强大的力量啊!果然是越庞大的音乐阵容越有震慑人内心的力量,以前是一直认为弦乐进场改变世界,现在看来更需要科学地理解下不同声乐对人类的影响了,真是很好奇,也许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融入到了电影情境中吧。

其他没有什么想说的,回去仔细回顾了下超立方体什么的,默默感动,然后掏出各类搜索神器补充新知识,一口气就看到了黎曼曲线,一转角又瞅到了隔壁的马尔可夫模型,也是跪了..

让我继续飞一会儿。

最后附上我深受启发的Lonely Planet写得2+1篇文章:

哲学,生命,宇宙: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774027/answer/23890332

记忆: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519910/answer/21917354

记忆,逻辑: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599216/answer/22145110

The Graduate 毕业生

其实之前我就分享过其中的The Sound Of Silence(Sound Of Silence/The Sounds Of Silence(配乐及音乐发行名称都不同)Scarborough Fair/Canticle,因为个人也是非常地喜欢Simon & Garfunkel的强大合唱。这里分享下他们两人于此影片有关的所有音乐,当然由于前两者于影片的关系相当之大,观影也是必不可少的。

两首歌The Sound Of SilenceScarborough Fair/Canticle的本站传送

http://blogofmusic.com/?p=59

http://blogofmusic.com/?p=61

Simon & Garfunkel原声全曲


电影 《毕业生》 The Graduate (1967)

(All Rights Reserved  ,56)


个人影评

我不是冲着这部带给Mike Nichols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电影去的,无疑它的拍摄手法让人感觉新鲜,但最吸引我的绝对是它的Soundtracks,Simon & Garfunkel的两部作品:The Sounds of Silence(注意歌名,此曲换过歌名)和Scarborough Fair/Canticle(同时还有Mrs. Robinson以及April Come She Will),同时还有Paul Simon所写的The Big Bright Green Pleasure Machine,前两首必须是永久的经典了,而且给电影的独特增添了浓厚的一笔,甚至作为Simon & Garfunkel粉丝的我主观地认为多次以全曲伴随个人的跟踪拍摄在当时一定会很惊艳,毕竟这不是专门为影片所做的背景乐。(没有具体查过,不过就Scarborough Fair的歌词来看似乎与情节关系不大(不过在其他方面有很大联系),The Sounds of Silence中的”darkness”倒是应了电影中的一些场景,导演的安排估计。)

就电影来说,这个剧情着实让我吃了一惊,这个年代的爱情题材电影几乎没有看过,更早一点的Gone with the wind之类就更为”规矩”了。仔细想想,还是要关乎于这个时代,70年代末的美国,让我想到了一个词”counterculture”,再结合电影中刚刚毕业的Dustin Hoffman所饰演的年轻小伙,就豁然开朗了,回头看看Scarborough Fair/Canticle歌词所要表明的一些反战内容,不禁感叹一声奥斯卡还真是喜欢给和政治搭边的东西颁奖啊!Hoffman将那个社会刚刚走出校园的懵懂青年傻傻的一面无暇展现,而饰演Mrs. Robinson的Anne Bancroft只能让我感慨剧本的强大了,句句台词都对男主有着诱导性,开头看下来定让观众都为他感到了憋屈,忍不住咒骂一句愚笨的家伙,一切都被Mrs. Robinson主导着。之后两个人的行为无疑上升到了社会问题,至于是批判主导一切的Mrs. Robinson的错还是年轻的男主禁不住考验,我们也是在结尾那一幅幅狰狞的面孔中得到了答案

既然已经上升到了社会文化的高度,那些面孔所代表–父辈掌控着的千疮百孔的社会体制,最终被男主的反抗所打破,让在战后不久畸形社会中迷茫着的青年爆发了自己的力量,最终一切被年轻人们对未来世界的期望所替代,在两人的无言中于他们以及社会的前景报之以无限的展望。再次主观地仅为个人意见地说,这似乎就是一部批判社会批判战争批判体制的政治题材countercultural电影嘛,” People talking without speaking,People hearing without listening”说的又何尝不是那一个时代的人。